责任编辑: 来源: 日期:2009-04-07
诚信经营,想说爱你不容易
宋继文
(永寿县质量技术监督局)
前不久,笔者在陕西省渭北农村,曾与某县一位在当地口碑较好的终端农资经销商进行了一次深入的交流,他深有感触地说,农资季节性强、利润薄、市场乱,太难做了,尤其是在贫困山区如果想做一个有诚信的经销商就更难了。他的话有一定的代表性,引人深思,因此将该经销商所谈的主要内容予以归纳整理,以飧读者。
一难难在农民素质低,重价格轻质量。贫困山区不但经济条件差,农民缺钱,而且缺乏有知识有文化的新型农民,加之这几年受外出打工潮的影响,留守在农村的大多数是些年老体弱的老人和妇女,这些人思想保守、接受新生事物慢,来买农资时多数只问价钱,少问质量,正规企业价格较高的优质农资少有人问津。所以,作为一个有诚信的终端经销商生意就很难做了。质优价高的农资卖不动不敢多进,质劣价低的农资怕违背良心不想进,真正能做到货真价实,价格农民能接受、质量农民能放心的农资太少了,加之农资的季节性又很强,错过了销售旺季,一年的日子就不好过了。我这个人比较讲诚信、讲良心,加上我们这儿的人重感情、信熟人,喜欢就近方便购买,所以能靠回头客来维持微利经营。
二难难在农资市场混乱,有人浑水摸鱼。这几年基层农资市场太乱了。如我们这么一个小县(全县仅有7镇6乡,250多个行政村,不足20万农业人口),除供销系统的人在经销农资外,一些不具备资质者也纷纷鱼贯而入,县城有10多家经销农资的,每个乡镇都有3-4家,大多数村也都有人在经销农资,这还不算每到用药、用肥季节走村串户、送货上门打游击的销售者,他们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旺季一过就收兵。由于销售人员多且鱼龙混杂,一些见利忘义、唯利是图者,用质量低劣甚至假冒伪劣农资搅浑市场后,趁机浑水摸鱼,大捞不义之财,坑害了农民、损害了守法经营者的利益。处在这样的形势下,想做一个有诚信的经销商就很难,假冒伪劣农资你不卖,有人卖,你只卖真货路子就很窄,如今年农资价格一路飞涨,农民买不起,经销商利润低、销量又上不去就赚不到钱。
三难难在市场监管不规范,真货卖不过假货。现在的农资市场是谁都想管。如我县对农资市场的监管就有工商、技术监督、农业部门,有些部门的内设机构也争着查,如工商部门就有3.15执法大队、经检大队、公平交易局等都在检查农资市场,他们的“轮番轰炸”,使人很难招架。一些单位的个别管理人员非常难缠,如果招待稍有不周,他就会想方设法找茬,直到你出水打点为止。个别管理部门名为监管市场,实则为了收费。他们经常上门以检查为名,要这费收那费干扰太大了,尤其是对不按“潜规则”办事的生产企业的产品几乎是天天查,直到查出问题,致使有些企业忍受不了,只好无奈地退出市场,直接损害了正规企业和守法经销商的利益。一些小企业产品质量虽然不稳定甚至不合格,由于在上货前先向有关部门交了所谓的管理费、检验费疏通了渠道,其产品就可以畅通无阻,不但无人检查,甚至还有人庇护。这样做的结果是真货卖不过假货,最终坑害的还是农民。
目前我国终端农资经销商虽然人数众多,但缺乏一个有效的组织形式进行管理,基本上是一盘散沙,处于单枪匹马、单打独斗的状态。同行之间虽说不是冤家也不相往来,缺乏应有的关心、理解和支持。笔者假想如果能设法将他们组织起来进行引导、教育、管理的话,那对解决农资市场的混乱局面肯定会有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