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海证券(000750):征途或将伴荆棘,行业综合排名相对靠后
责任编辑:本站编辑 来源:农药工业网 日期:2011-08-15
事多磨.8月9日,为上市而拖延了多年的国海证券 (000750)终于成功借壳SST集琦,登陆A股市场.与此同时,SST集琦的重组之路也走到了终点,对于两家公司而言,结局似乎尚算圆满.
二级市场上,国海证券上市当天,虽然恰逢美债危机影响蔓延A股,但国海证券的表现也算是可圈可点,在抵御了外界因素影响的情况下,国海证券上市首日涨幅接近两倍.煎熬多年的投资者也终于迎来了曙光.
不过,SST集琦变身国海证券后,未来在二级市场上的征途是否一帆风顺,分析人士还普遍抱有保留的态度.
首日涨幅近两倍
国海证券上市的日子让投资者充满了担忧.在此之前的一个交易日,受美债?;跋?A股下挫近百点.在市场低迷的情况下,没有人敢对国海证券上市抱有太高的希望,但资本市场总有希望之光.
8月9日一开盘, 国海证券创下盘中最高开盘价14.6元,随后虽然有所震荡,但尾盘还是收于13.08元.SST集琦变身国海证券首日大涨197.9%, 换手率高达32.36%,市值更是在一个交易日内增长超80亿元.作为A股的16家上市券商, 国海证券的首日表现赚足了市场眼球.
事实证明, SST集琦逾4万名股东没有白白等待.此前,已经对市场绝望的赵琳女士, 曾经抛售过基金,也抛售过大部分股票,但她手中唯一保留的便是3万股的SST集琦.她曾经说:"不在乎能赚太多钱,只要能够复牌,只要不会亏损,小赚一笔就行."并不了解此次重组的赵琳, 确实没有想到一直被遗忘了的股票会给她带来如此丰厚的利润.
在今天看来,赵琳的等待是值得的.记者粗略统计,SST集琦在2009年停牌前的价格是4.39元, 这是其连续拉出5个涨停板后的价格,即便以此价格计算,9日该股复牌的收盘价为13.08元,赵琳在复牌的一瞬间便有26.07万元的浮盈,这对于一个仅仅持有3万股的散户而言,无疑是一笔巨大的收益.
在资本市场, 赵琳的收入或许微不足道.不过,参股国海证券股权的四家上市公司的收益则不可同日而语.公开的信息显示, 此次重组完成后,桂东电力持有国海证券8255.05万股,初始投资成本为1.24亿元;中恒集团持有4171.67万股,投资成本为6000万元;ST河化持有2781.12万股, 投资成本为4000万元,索芙特则通过其全资子公司广西松本清化妆品连锁有限公司之控股子公司广州市靓本清超市有限公司持有1199.99万股, 成本价1725.91万元.记者就此粗略统计,上市首日四家上市公司集体浮盈已经接近20亿元.
上市前遭遇中性评级
这场唱了多年的借壳上市戏,并没有赢得机构的一致看好.国海证券8月9日上市,但在8月4日就已经出现"中性"评级,这一评级来自于国泰君安证券.
国泰君安证券分析师梁静认为,借壳后,国海证券总股本7.17亿股,流通股本1.47亿股, 是流通股本最小的券商股.作为一家区域性的小券商,综合排名相对靠后,处于行业40-50位,与上市券商中的东北,国金等处于同一竞争层面.2010年经纪份额0.67%,列第45位,居上市公司第四梯队.
公开资料显示, 国海证券的业务范围似乎过度集中在广西境内,76%的营业部位于广西,其市场经纪业务的份额达到50%,虽然区域优势明显,但这种集中风险也逐渐显现."净资本规模小,营业网点小且佣金率高等因素制约区域性券商发展,也影响公司竞争能力."中原证券券商行业分析师谢佩洁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分析.
或许是因为券商股集体蛰伏了太久,国海证券借壳上市以后,在其前十大股东的名单中, 记者并没有发现机构的身影.而在上市首日的异动数据龙虎榜单当中,买入与卖出的前五席位全部为营业部,以往活跃的营业部席位也并没有出现,但所有上榜的营业部却也有着相同的特征,买入与卖出同时进行.申银万国证券武汉青年路营业部买入1103.55万元,卖出1.64万元;新时代证券北京中关村东路营业部卖出2005.64万元,买入51.24万元.
8月10日, 该股再次登上异动榜单,当天,国海证券的换手率达到了20.87%.交易数据榜单显示,华泰证券上海武定路和苏州干将西路两营业部大举买入,而国海证券的防城港贵州路营业部则出现在卖盘的第四席位.
"券商上市之后除后续融资方面选择更多之外, 在市场知名度,业务开展方面也有较大的优势, 对券商的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华安证券财富管理中心总经理张兆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不过,由于近期全球股市动荡,整个券商板块短线机会不大,国海证券预期在上市大幅上涨之后将进入盘整."
8月10日,经历了借壳上市首日的大涨后,国海证券下挫4.59%,报收于12.48元;8月11日, 随着另外一只新股方正证券的涨停,带动了券商股的人气,国海证券当天大涨7.21%,收于13.38元.上周的最后一个交易日,该股下挫1.27%.
事件回放
借壳顽疾张小坚
如果不是他, 国海证券借壳的故事可能不会讲这么久.他是张小坚,原国海证券副总裁,如果没有参与内幕交易,他现在至少应该是上市公司的副总.然而,国海证券的借壳因为他而满含戏剧性.
事情还要从2006年说起.证监会公布的情况显示, 当年11月7日-14日,国海证券董事长在北京出差期间形成借壳桂林集琦想法为内幕信息形成起点, 时任国海证券副总裁的张小坚在2006年11月13日与国海证券董事长在北京见面并研究工作, 张小坚知悉国海证券董事长打算借壳桂林集琦的想法, 并且自始至终参与了国海证券借壳桂林集琦的相关事宜,是内幕信息知情人.
"利益熏心"这个词用在张小坚身上或许再恰当不过.2006年11月14日,张小坚在其办公室为其管理的弟弟张强的账户买入"SST集琦"49.36万股;2006年11月22日,张小坚再次为张强账户买入"SST集琦"3.25万股.先后共计买入52.61万股,构成内幕交易.就是这一事件,使得国海证券借壳上市停滞了近5年.
2006年11月22日, SST集琦停牌;2008年11月,国海证券借壳SST集琦的方案终于出炉: SST集琦以2008年9月30日为基准日的全部资产和负债置换索美公司及索科公司所持国海证券9.79%的股权及1.28亿元现金,并新增股份5.02亿股吸收合并国海证券. 国海证券原股东(除索科公司外)通过以所持国海证券股权认购新增股份而获得本公司的股份.
2009年1月19日,SST集琦复牌,在重组消息的刺激下,复牌的集琦连续拉出5个涨停板.而后, 2009年1月26日,公司收到中国证监会行政许可申请受理通知书,决定对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申报材料予以受理, 重组进入审批程序,该股再次突然停牌.而后重组杳无音信.
这其中的缘由,分析人士还是将其归结于张小坚案.2010年12月6日,证监会对张小坚处以60万元???责令其依法处理SST集琦股票,没收违法所得;今年2月,张小坚又被实施禁入市场5年.随后,国海证券借壳集琦的路线也开始清晰起来, 5月11日,SST集琦公告称, 公司重大资产置换及以新增股份吸收合并国海证券事宜获证监会有条件审核通过.8月9日,国海证券终于与A股市场的券商兄弟胜利会师.
重组拖延近5年,市场禁入5年.一家公司有多少个5年,一个人又有多少个5年.张小坚与国海证券付出的代价都太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