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编辑:邵姗姗 来源:农药工业网 日期:2013-07-23
植物生长调节剂是一类与植物激素具有相似生理和生物学效应的物质。根据对生长的效应将其分为植物生长促进剂、植物生长延缓剂、植物生长抑制剂。植物生长促进剂主要包括生长素类(ABT生根粉、吲哚乙酸、α-萘乙酸、2,4-二氯苯氧乙酸等)、细胞分裂素类(6-苄氨基嘌呤)、油菜素甾醇类(油菜素内酯、表高油菜素内酯)、 赤霉素类等。植物生长延缓剂主要包括多效唑、烯效唑、矮壮素、壮丰灵、维他灵、玉米健壮素、乙烯利等。植物生长抑制剂可抑制顶端分生组织的生长,包括脱落酸、三碘笨甲酸、马来酰肼等。
中国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研究始于30年代末,用于地插枝生根和无籽果实诱导。50年代末60年代初,人工合成的赤霉素和矮壮素在促进生长、防止脱落、促进发芽及防止小麦倒伏方面得到了应用和推广。国内登记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品种有40多个,相应产品有700多个,占农药登记总数的3%。这些品种在农业生产上应用比较广泛,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据农业部门统计,全国每年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使用量在3000吨左右。
截至2012年底,植物生长调节剂生产企业272家,年生产销售产品约10万吨,涉及75种作物,56种用途,年生产应用面积约20亿亩,形成了从原料供应、研究、生产、销售到推广应用的产业链,具有广泛的发展前景,但在自主创新、应用指导、科学宣传、监督管理等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如产品老化和重复建设,使得各企业经济效益低下,发展慢。但我国植物生长调节剂研究生产的整体发展是很快的,产生了很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贮备了一定的技术力量。
目前,世界上产生了一批以生产植物生长调节剂为主的农化企业,如:日本旭化株式会社、英国的CCA生物工程公司、四川国光农化股份有限公司、河南安阳小康农药有限责任公司等,这标志着植物生长调节剂集中度正在逐步高。
具体内容请您下载点击查看—— 植物生长调节剂2013年5月综合运行分析报告.pdf
注:CCPIA中国农药工业网独家报道,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