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编辑:本站编辑 来源:农药工业网 日期:2016-07-07
成功案例一
针对国内某大型农药企业的两个典型悬浮剂产品,专家组展开了为期6个月的诊断提升活动。在此过程中,专家组根据两个产品的实际工艺流程,请该企业持续提供各工段的生产数据,包括指定工段的物料粒径、粘度、砂磨机流速、温度、功率、砂磨珠尺寸、填充率以及每个生产步骤所需时间等等,根据数据分析不断调整工艺路线,最终确定最佳工艺方案,实现了生产周期时间的优化和效率的提升。
以下为某企业悬浮剂产品诊断前后的总结表:
内容 |
原先工艺 |
现在工艺 |
提升情况 |
单批投料量 |
1 t |
2 t |
单批投料量增加1倍 |
研磨物料固含量 |
34.2% |
46.4% |
研磨物料固体量增加35.6% |
研磨次数 |
3次 |
1次 |
研磨次数减少2次 |
成功案例二
针对国内某大型上市制剂企业的一个悬浮剂产品,专家组指导企业进行数据采集、分析后,提出了一套提升方案,该企业将该方案应用到不同浓度的系列悬浮剂产品中,在半年内实现了生产效率提高50.2%,共节约生产用电约20万度(折合人民币约19万元)。
成功案例三
针对国内某农药上市公司的一个杀菌剂悬浮剂产品,通过持续半年的试验、改进和提升,仅剪切和砂磨工段生产效率就提升了27%,折算每千吨生产节约用电约40000元。
………………